当时,皇后武则天称帝,因怕大臣不服和谋反,信用酷吏周兴、来俊臣、邱神绩等人。他们罗织罪名,构陷无辜,将相豪杰、公卿大夫被捕入狱、惨遭杀害者,不计其数。一时冤狱四起,朝野震恐,人人自危,无敢言者。这时唯徐有功无所畏惧,仍持平守正,秉公执法。对诏下大理寺(最高法院)审讯的案件,都依法处理,前后救活了数十百家。他常常在朝廷上与武则天面争曲直,力主秉公办案,依法量刑。武后色厉辞严地诘问他,左右大臣莫不为之惊心,而徐有功神色不变,持论益坚。
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,永昌元年(689年)受其父越王李贞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诛。都尉颜余庆因与李冲有交往,被诬告与李冲有预谋。武后命来俊臣审问,加颜余庆以反叛罪。在朝廷上议论这一案件时,主管官员认为颜余庆仅为支党,依法当判流刑。武后已表示同意,而侍御史魏元忠却说:“颜余庆为李冲讨还债务,快信来往,合谋造反迹象很明显,不应是支党,请处以极刑,并没收全部家产。”徐有功不同意说:“永昌事件之后所发生的赦免令中曾说,魁首已经伏诛,支党未被发现者饶恕其罪过。颜余庆地赦免令下达后被告发的,应该属于支党。现在以支为首,以生入死,赦而复罪,生而复杀。我以为朝廷处事要取信于民,不当如此,”武后听了大怒道:“什么叫魁首?”徐有功答说:“魁者,大帅﹔首者,主谋。”武后又问:“颜余庆为什么不是魁首?”徐有功神色自若地回答:“永昌之乱的魁首是虺而已,而虺贞早已伏诛,余庆现在才判罪,不是支党是什么?”武后也只好压下怒气,说:“你再好好想想。”颜余庆因此而免于一死。当时,在场议事的大臣、廷陛之下的卫士、仪仗等共数百人,看到武后发火,都低头缩颈,屏息敛气,唯恐大祸临头,而徐有功气定言详,从容自如,众人无不叹服。
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子庞氏被家奴诬告,武后命薛季昶审讯。薛歪曲事实,庞氏即当问斩。徐有功据理力争,说明庞氏冤枉。薛季昶反回来诬陷徐有功与逆党合谋,罪当处死。当时徐有功还在处理公务,令史哭着把消息告诉了他。有功听后,冷静地说:“难道只我一个人会死,而他们就长命百岁不死吗?”慢慢起身,安步回府。武后看到薛秀昶的奏章,召有功诘问道:“近来你断案为什么多有失误?”徐有功回答说:“失误,是我的小错﹔好生,是陛下的大德。我正是按陛下的好生之德办事啊!”武后听了,默然不语。庞氏终于免去死刑,而有功也为此被削职为民。为民请命,不惜身家性命,作为法官,这种高尚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!
后徐有功又被起用作司徒少卿,与皇甫文备共同审案。文备曾诬陷有功犯有非法释放逆党罪,可是后来文备自己犯罪入狱时,徐有功却以实办案,拯救了他。有人问徐有功:“过去他曾陷你于死地,今天你却救活了他,这是为什么呢?”徐有功回答说:“你所说的是私怨,我所要遵守的是公法。我不能因私害公啊!”
他曾对亲近的人说:“大理寺是关系人们生命的所在。作为法官,要依法办案,不能为了自己免于灾祸,就按上峰的旨意,冤枉好人。”所以他在审案时,重证据,重事实,为不少人昭雪了冤情。而为了这个他自己就三次被判为死刑。面对死,他泰然自若,被赦积怨,也不因而喜不自胜。这一点,很受时人尊重。吏民中有“遇来(来俊臣)侯必死,遇徐(有功)杜(景俭)必生”的谚语。
但实际上李白还有一个身份,除了擅长舞文弄墨之外,李白还擅长舞剑,据说李白曾经师承天下第一剑...阅读
很难想象如此深情的话,竟是一个男人写给另一个男人的。这也不由得让人好奇白居易和元稹到底是什...阅读
《月升沧海》中太子看上去为人和善,并不像是有什么坏心思的人,但据悉太子最后被废了,这是为何...阅读
《星汉灿烂》中的皇后是个看上去很温柔和善的人,后来女主程少商奉命进宫跟着皇后学习礼仪,皇后...阅读
定陵是明代皇帝的陵墓,这里曾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陪葬物品,但是因为一次不成功的考古,让这里...阅读
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所在,只不过明朝一共有十六个皇帝,那明十三陵都是谁的陵墓?为什么明明...阅读
阴丽华和郭圣通是刘秀的两个皇后,郭圣通被废之后,阴丽华被刘秀立为皇后。历史上这两人对于刘秀...阅读
在皇上面前她不像皇后那样端庄优雅,拘泥于礼节,敢像越妃那样对待文帝的人,后宫中应该不会再有...阅读
唯一可惜的一点是,历史上霍去病英年早逝,年仅二十四岁就去世了。霍去病死后留下了一个儿子,汉...阅读
载沣是光绪帝的弟弟,是出身高贵的亲王,而且他跟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关系还不一样。载沣和溥仪是...阅读